政策法规
新闻资讯
INFORMATION CENTER
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生鲜牛初乳检测:RHB 601-2005《生鲜牛初乳》标准解读
生鲜牛初乳检测:RHB 601-2005《生鲜牛初乳》标准解读
  • 105次
  • 2025-06-15
  • 来源:中科检测

标准概述

RHB 601-2005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行业规范,自2005年12月12日起实施。该规范旨在规范生鲜牛初乳的收购、生产、加工等环节,充分发挥牛初乳的营养和保健价值,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促进牛初乳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标准主要内容

1. 定义

牛初乳是指从正常饲养的、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分娩后72小时内所挤出的乳汁。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大量的免疫因子及生长因子,如免疫球蛋白、乳铁蛋白、溶菌酶等,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。

2. 要求

感官要求:生鲜牛初乳应呈乳黄色或浅黄色,具有牛初乳固有的腥膻味,呈均匀粘稠的胶态液体,无沉淀、无凝块、无肉眼可见杂质。

理化要求:包括蛋白质、免疫球蛋白(IgG)、脂肪、非脂乳固体、酸度、密度和杂质度等指标。其中,蛋白质含量分为三个等级:一级≥6.5%,二级≥5.5%,三级≥5.0%;免疫球蛋白(IgG)含量≥12.0 mg/ml。

卫生要求:对汞、砷、铅、铬、硝酸盐、亚硝酸盐、黄曲霉毒素M₁、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。例如,汞含量≤0.01 mg/kg,砷含量≤0.2 mg/kg,铅含量≤0.05 mg/kg。

掺假要求:不得在生鲜牛初乳中掺入碱性物质、淀粉、食盐、蔗糖等非乳物质。


试验方法

1. 感官检验

色泽和组织状态:取适量试样于50 ml烧杯中,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。

滋味和气味:取适量试样于50 ml烧杯中,先闻气味,然后用温开水漱口,再品尝样品的滋味。

2. 理化检验

蛋白质:按GB/T 5413.1检验。

免疫球蛋白(IgG):按RHB 602中附录A检验。

脂肪:按GB/T 5409检验。

非脂乳固体:按GB/T 5409检验。

酸度:按GB/T 5409检验。

密度:按GB/T 6914中3.4检验。

杂质度:按GB/T 5413.30检验。

3. 卫生检验

汞:按GB/T 5009.17检验。

砷:按GB/T 5009.11检验。

铅:按GB/T 5009.12检验。

铬:按GB/T 14962检验。

硝酸盐、亚硝酸盐:按GB/T 5413.32检验。

黄曲霉毒素M₁:按GB/T 5009.24检验。

甲胺磷:按GB/T 14876检验。

六六六、滴滴涕:按GB/T 5009.19检验。

马拉硫磷、倍硫磷:按GB/T 5009.36检验。

抗生素:按GB/T 5409检验。

菌落总数:按GB/T 4789.2和GB/T 4789.18检验。

4. 掺假检验

碱性物质:按GB/T 5409检验。

淀粉:按GB/T 5409检验。

食盐:按GB/T 5409检验。

蔗糖:按GB/T 5409检验。


试验规则

1. 组批规则:以同一天装载在同一贮存或运输容器中的产品为一组批。

抽样:在贮存容器内搅拌均匀后,或在运输容器内搅拌均匀后从顶部、中部、底部等量随机抽取,混合成500 ml样品供交收检验,或1000 ml样品供型式检验。

2. 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:

交收检验:项目包括感官、蛋白质、脂肪、酸度、密度和掺假项目。

型式检验:涵盖规范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。正常收购时每半年进行一次,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:

新建牧场首次投产运行。

牧场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。

交收检验与上次例行检验有较大差异。

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。

3. 判定规则

交收检验:感官、密度、酸度、脂肪和非牛乳成分如有一项(或多项)指标不合格时,应进行复检。若复检仍不合格,则判定该批生鲜牛初乳为不合格。蛋白质按表2规定的等级进行判定。

型式检验:卫生指标、蛋白质、免疫球蛋白(IgG)和非牛乳成分如有一项指标不合格,则判定该批生鲜牛初乳为不合格。其他指标如有一项不合格,则应进行复检。复检仍不合格,则判该批生鲜牛初乳为不合格。


中科检测服务

中科检测提供全面的生鲜牛初乳检测服务,检测项目涵盖感官、理化、卫生指标及掺假检验等。凭借专业团队和先进设备,中科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,保障消费者健康,推动牛初乳产业的标准化发展。中科检测的报告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,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