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新闻资讯
INFORMATION CENTER
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DB44/T 2335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检测:照亮未来,规范先行
DB44/T 2335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检测:照亮未来,规范先行
  • 623次
  • 2024-07-26
  • 来源:中科检测

政策背景

近年来,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,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,广东省教育厅携手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,依据国家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及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的指导精神,制定并发布了《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》(DB44/T 2335-2021)。这一规范的核心目标,正是通过科学、合理的教室照明检测与调整,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、舒适的视觉环境,从而有效预防和减缓近视的发生。

标准介绍

《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》(DB44/T 2335-2021)作为广东省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,自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该标准由省教育厅提出并主导实施,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规范,为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改造及新建、扩建、改建项目提供科学依据。标准内容涵盖了荧光灯与LED灯具的技术要求、教室照明质量与节能标准、安装与维护规范以及照明检测与验收规则等多个方面,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检测的重要性,以确保所有教室的照明条件均能达到保护学生视力的标准。

技术要求

1. 照明亮度

标准规定了教室不同区域的照明亮度要求,如讲台、学生座位区等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的亮度下学习。

2. 色温选择

色温是影响人眼舒适度的重要因素。DB44/T 2335-2021推荐使用中性白光或暖白光,以减少视觉疲劳。

3. 照明均匀度

照明均匀度是指教室内不同位置的照明强度差异。标准要求照明均匀,避免出现局部过亮或过暗的情况。

4. 眩光控制

眩光是导致视力疲劳的常见原因之一。该标准对眩光进行了严格的控制,要求照明设备的设计和布局能够有效减少眩光。

检测的重要性

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检测不仅是DB44/T 2335-2021标准实施的关键环节,更是保障学生视力健康、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。通过定期、专业的照明检测,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室照明存在的问题,如光线不足、光线分布不均、眩光严重等,从而确保教室照明环境始终符合标准要求。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,还能营造一个更加舒适、高效的学习环境,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。

结论

《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》(DB44/T 2335-2021)的出台与实施,标志着广东省在中小学校教室照明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随着该标准的深入执行和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检测的常态化开展,我们有理由相信,广东省的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。同时,这也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,共同推动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