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法规
新闻资讯
INFORMATION CENTER
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骨类调味料检测: GB/T 45546-2025《骨类调味料质量通则》标准
骨类调味料检测: GB/T 45546-2025《骨类调味料质量通则》标准
  • 12次
  • 2025-05-23
  • 来源:中科检测

一、标准概述与核心内容

GB/T 45546-2025《骨类调味料质量通则》于 2025 年 4 月 25 日发布,2026 年 5 月 1 日实施,是我国首部针对骨类调味料的专项质量标准。该标准规定了以畜禽骨为原料的固态、半固态、液态调味料的质量要求与检测方法,适用于生产、检验及销售全流程,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。

(一)产品分类与定义

定义:以畜禽鲜(冻)骨为主要原料,经蒸煮和 / 或酶解提取,添加或不添加盐、味精、香辛料等辅料调制而成,具有畜禽骨鲜味和香气的调味料。

分类:按体态分为固态(粉状 / 颗粒状)、半固态(膏状)、液态三类,不同形态对应不同的感官与理化指标要求。

(二)核心技术要求


指标类型检测项目固态半固态液态检测意义
感官特性色泽白 / 浅黄 / 黄褐色 / 咖啡色浅黄 / 浅棕褐 / 褐色白 / 浅黄 / 褐色反映原料处理与加工工艺的规范性

香气气味纯正,具畜禽骨特征香气体现原料新鲜度与风味物质保留情况


滋味鲜美无异味直接影响产品食用体验


体态粉状 / 颗粒状,无异物膏状均匀,无异物液态均匀,无异物管控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污染
理化指标总氮(g/100g)≥2.50≥1.50≥1.50衡量蛋白质及含氮物质含量,反映原料利用率

氨基酸态氮(g/100g)≥0.2表征游离氨基酸含量,体现鲜味强度


脂肪(g/100g)--≤45.0控制液态产品的油脂稳定性,避免酸败

氯化物(以 NaCl 计,g/100g)≤40.0≤12.0≤14.0监测盐分含量,符合减盐趋势与食品安全要求

水分(g/100g)≤5.0≤60.0≤60.0影响产品保质期与微生物安全性

钙(mg/100g)≥150≥200≥200体现骨源营养成分的保留程度


二、关键检测方法与技术要点

(一)感官检验 —— 品质的直观把控

操作要点:

色泽与体态:取 5g 固态样品置于白色滤纸或玻璃器皿中,直接观察色泽与颗粒均匀性;半固态与液态样品需观察是否有分层、沉淀或异物。

香气:配制 1% 溶液(固态 / 半固态需溶解,液态可直接稀释),嗅闻是否具有骨类特征香气,无酸败、焦糊等异味。

滋味:通过 1% 溶液品尝,判断是否鲜美协调,无苦涩、金属味等不良口感。

标准价值:快速筛除外观不合格产品,为后续理化检测提供前提。

(二)理化指标检测 —— 质量的量化分析

1. 总氮与氨基酸态氮 —— 氮素营养的双重评估

检测方法:

总氮:采用 GB 5009.5 凯氏定氮法,通过消化、蒸馏、滴定步骤测定有机氮总量,反映蛋白质水解程度。

氨基酸态氮:依据 GB 5009.235 甲醛滴定法,利用氨基酸的两性性质,通过中和滴定计算游离氨基酸含量,是鲜味物质的核心指标。

技术要点:

固态样品需充分研磨均匀,半固态样品需均质处理,确保取样代表性。

凯氏定氮消化时需控制温度与时间,避免氮损失;甲醛溶液需现配现用,防止氧化影响结果。

2. 脂肪 —— 液态产品的稳定性指标

检测方法:GB 5009.6 索氏抽提法,适用于液态骨类调味料中脂肪的定量。

操作关键:样品需经水浴蒸干去除水分,乙醚提取时需保证冷凝回流充分,抽提后残渣干燥至恒重,避免残留溶剂影响称量精度。

3. 氯化物 —— 盐分的精准控制

检测方法:GB 5009.44 硝酸银滴定法,通过滴定反应测定氯离子含量,换算为氯化钠浓度。

注意事项:半固态与液态样品需过滤或离心去除不溶性杂质,滴定过程中需剧烈振荡,防止氯化银吸附氯离子导致结果偏低。

4. 水分与钙 —— 水分活度与营养强化的标志

水分:GB 5009.3 直接干燥法(固态)或蒸馏法(液态 / 半固态),固态样品干燥温度 105℃,液态样品需先加海砂防止爆沸。

钙:GB 5009.92 原子吸收光谱法,样品经湿法消解或微波消解转化为离子态,通过吸光度测定钙含量,需注意基体干扰的消除(如加入镧溶液)。

(三)净含量检测 —— 计量合规的基础

检测依据:JJF 1070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》,采用称量法或容量法,抽取样本量不少于 5 个,计算平均净含量与允许短缺量。

适用场景:预包装产品需每批次检验,确保符合《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》要求。


三、检测流程与质量控制

(一)抽样规则

抽样工具:固态与半固态样品使用干燥洁净的取样勺,液态样品用灭菌移液管或注射器,避免交叉污染。

抽样数量:每批次随机抽取 3-5 个独立包装,总量不少于 500g(液态)或 200g(固态 / 半固态),分为检验样与留样(保存 6 个月)。

特殊要求:液态产品若有分层,需摇匀后取样;半固态样品需从容器中部取样,避免表层干燥影响检测结果。

(二)仪器与试剂质控

精密仪器:分析天平(精度 0.0001g)、凯氏定氮仪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需定期校准,每年至少一次,并进行期间核查(如天平的砝码核查)。

试剂管理:硝酸银、甲醛等易变质试剂需标注开封日期,定期进行空白试验;标准溶液(如钙标准溶液)需溯源至国家标准物质中心,配制后贴标注明浓度与有效期。

环境控制:实验室温湿度需符合检测要求(如凯氏定氮室温≥20℃),避免光照直射影响挥发性成分检测。

(三)数据处理与判定规则

平行试验:每项检测需做 2-3 次平行样,结果差值≤5% 时取平均值,保留两位小数(如氨基酸态氮 0.21g/100g)。

判定逻辑:

感官指标不合格,直接判定产品不合格,无需复检。

理化指标中任一项不合格,需从同批次加倍抽样复检,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整批产品不合格。

净含量不合格率>10% 时,判定为计量不合格。


四、行业应用与检测建议

(一)对生产企业的质量管控建议

原料溯源:建立畜禽骨供应商资质审核制度,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,确保原料新鲜度(如骨胶原含量≥80%)。

工艺优化:

固态产品需控制干燥温度(≤80℃),避免美拉德反应过度导致色泽加深、氨基酸破坏。

液态产品需采用离心过滤(3000r/min,10min)去除骨渣,提升体态均匀性。

内控指标:建议将氨基酸态氮内控标准提高 10%(如标准≥0.2g/100g,内控≥0.22g/100g),确保出厂产品合格率。

(二)检测机构的能力提升方向

方法验证:针对液态骨类调味料高脂肪特性,需验证索氏抽提法与气相色谱法(GC)的适用性,GC 法可同时检测脂肪酸组成,提升质量分析深度。

快速检测:引入近红外光谱(NIRS)技术,建立总氮、氨基酸态氮等指标的快速预测模型,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(检测时间可从 2 小时缩短至 5 分钟)。

新兴指标拓展:开展生物胺(如组胺、尸胺)、挥发性风味物质(如醛类、含硫化合物)的检测研究,为产品风味优化提供数据支持。


五、结语

GB/T 45546-2025 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骨类调味料行业进入标准化发展新阶段。通过感官、理化、净含量等多维度检测,可有效保障产品品质与食品安全。中科检测作为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,依托 CMA/CNAS 资质实验室与资深技术团队,提供从原料入厂检验、生产过程监控到成品全项检测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助力企业严守质量关卡,推动骨类调味料产业向营养化、规范化、高端化升级,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、美味的骨源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