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3次
2025-02-27
- 来源:中科检测
引言
海洋牧场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海洋资源管理策略,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恢复和增强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。浮游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物,其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。因此,开展海洋牧场浮游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,对于评估海洋牧场的生态状况、指导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浮游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方法
1.1 采样点设置
时间安排:根据海洋牧场的季节性变化特点,选择春季、夏季、秋季和冬季进行采样,以全面了解浮游生物的季节性变化。
空间布局: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,根据海洋牧场的面积和深度,合理设置采样点。例如,在冯家湾海洋牧场,采样点可以设置在不同的投礁区和对照区,以比较不同区域的浮游生物多样性。
1.2 样品采集与处理
浮游植物:使用2.5 L的有机玻璃采水器在水面下0.5 m处采集25 L水样,并用浮游生物网(25#)进行过滤,收集部分过滤水进行洗网2~3次,最终得到约100 mL的浓缩液。用5%的福尔马林固定,静置沉淀24 h后,浓缩至20 mL,进行鉴定和计数。
浮游动物:同浮游植物的采集方法,使用1 mL的浮游动物计数框进行全片计数,每个样品重复计数两次,取平均值进行数据处理分析。
1.3 鉴定方法
形态学鉴定:浮游生物种类的鉴定参照相关文献,如《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》。
分子生物学鉴定:采用基于18S rDNA V4区的高通量测序技术,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详细分析,以揭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。
二、浮游生物多样性分析
2.1 物种多样性
物种丰富度:通过形态学鉴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,统计浮游生物的物种数量。例如,在南澳海域,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共检测到543种浮游植物,而形态学鉴定仅检测到105种。
多样性指数:计算香农多样性指数(Shannon-Wiener index)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(Simpson index),以评估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水平。
2.2 群落结构
优势种分析:通过群落结构分析,确定浮游生物的优势种。例如,在冯家湾海洋牧场,秋季的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(Skeletonema costatum),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为粗根管藻(Rhizosolenia robusta)。
群落相似性:使用非度量多维标度(NMDS)和聚类分析,探讨不同采样点浮游生物群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。
2.3 环境因子影响
冗余分析(RDA):通过冗余分析,研究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(如水温、盐度、pH值、溶解无机磷等)的关系。例如,在南澳海域,pH值、盐度和溶解无机磷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。
三、浮游生物调查典型应用案例
案例:山东某国家级海洋牧场本底调查
发现问题:
甲藻占比超40%(警戒阈值30%)
检出产毒亚历山大藻(密度1.2×10⁴ cells/L)
解决方案:
调整牧场投饵策略,降低氮磷输入量15%
投放滤食性贝类(牡蛎)300万单位/公顷
实施效果:
6个月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’由1.2提升至2.8.碳汇量增加27.3%
四、结论与建议
4.1 结论
生物多样性提升:与建设前的本底数据和示范区外的调查结果相比,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提升。
环境因子影响:水温、盐度、pH值和溶解无机磷等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,需要在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中予以重视。
4.2 建议
长期监测:建立长期的浮游生物监测体系,定期开展浮游生物多样性调查,以及时掌握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。
综合管理:在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中,应综合考虑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,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,保护和增强海洋牧场的生态功能。

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。

整体技术解决方案。
电话:400-133-6008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(天河实验室)
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(黄埔实验室)邮箱:atc@gic.ac.cn